让艾滋病成为社会转型的探路者
戴廉 | 2013年12月01日
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副署长简·比格尔认为,艾滋病应该是一个推进更广泛问题的切入点,比如人权、再分配的公平性和全社会的公正。“艾滋病防治可以成为一个社会转型发展的探路者。”
带一本字典去巴黎(旧文)
戴廉 | 2013年01月15日
那个写过几本《近距离看美国》的林达是带着一本书去巴黎的。他们(林达实是一对夫妇的笔名)是文革后中国最早的大学生,从“革命”的年代里走了过来,揣一本描写法国大革命的书——雨果的《九三年》——去当时的“革命现场”,一切都自然、合理,却又令人回味。这本书,与其说是可供“阅读”的文本,不如说更是一个符号,它将两个人的历史和世界历史中的大事件联系到了一起。 而我们,在2006年年末,带着一本字典去了巴黎:一
从“最好”到“崩盘”台湾健保怎么了?
戴廉 | 2012年10月22日
“台湾医疗大崩盘”——台湾《康健》杂志7月刊的封面文章以此为题。同一个月,台湾另一本知名杂志《远见》的封面文章是《台湾的病人谁来医》。而它们,不过是今年有关台湾健保负面消息的一次集中展现。 今年4月,台湾护士林美琪以《台湾护理师的黑暗期(The dark moment of nurses in Taiwan)》为题向美国CNN投稿,并附上护士边吊点滴边值班的照片,文图均被刊载。5月,台大医院外科总
巴斯德之夜
戴廉 | 2011年10月30日
来里尔5天,基本泡在会场,惟有今晚的巴斯德研究所一行让我觉得,这原来不是一个乏味的城市。 来之前就对巴斯德研究所期待已久了。原因,当然是因为巴斯德。 这个拿破仑时代退伍军人的儿子干过些什么呢?我们喝的牛奶、啤酒、红酒等各种饮料,都会用到巴氏灭菌法,这种方法让饮料在保持风味的同时不易变质。这是巴斯德发明的离我们的生活最近的一项技术。 但他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一项: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、习性、营养、繁殖、
与病同生有多难?
戴廉 | 2011年09月29日
我同情作为患者的王宝洺。如果不是挥刀砍向徐文,他和我报道过的干细胞治疗的受骗者、被精神病困扰的社会边缘人没有太大的不同。 在我见到王宝洺妻子的第一刻,我注意到她佩戴的那条金项链——项链的吊坠上写着“幸福”二字。 我能体会到这个女人曾经的幸福。在那些相册里,这个漂亮的、很会穿衣打扮的女人总是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神色。从她的脸上,看不出“操心”二字。事实也是如此,在生病前,他的丈夫包揽了家中大小事务。“
请把你的愤怒说出来
这是一篇一直未能写完的采访手记。我第一次写下这个标题,是在9月16日,医生徐文被其5年前的患者王宝洺砍成重伤的第二天。那天,我在同仁医院待了大半天,不由产生一种虚幻之感:这是昨天刚刚发生过血案的同仁医院吗? 当天的同仁医院,表面上看一切如常,患者依然川流不息,导医小姐依然亲切。只有当我开口询问,异样才会出现——医生和护士们一边小跑着远离我,一边嘟囔着:“我不知道”,“我昨天没上班”,或者干脆称,“
我们为什么学新闻?
戴廉 | 2011年03月02日
我1999年入大学,读的是新闻传播系中的“新闻学”,也是现在被人批评为“什么都不是”的专业。大一很少专业课,只有《中国新闻史》和《西方新闻史》。后者是展江老师教的,似乎是从古登堡发明印刷机开始讲起。但对我来说,第一次课留的作业印象更深——让每个人读《普利策传》、写读书笔记。那种视“扒粪者”为新闻最高境界的印象就是那时形成的吧? 大二开始学新闻采写,第一位老师是从清华外聘的李希光。似乎整个一学期都在
维纳恩湖的三文鱼
戴廉 | 2011年02月15日
Salmon From Lake Vänern 对镉米污染区的农民进行粮食补贴,让他们能吃到净米,这对于我们这个财政如此充盈的国家而言,难道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吗? 一 看了同事宫靖本期的《镉米杀机》,想起我怀孕时的一份饮食注意清单。 怀孕的时候我在瑞典。在自测怀孕,并与社区护士联系之后,我接到了一个来自当地“妇女健康中心”的电话。来电者是一位助产士。按照瑞典的程序,如果怀孕过程一帆风顺,除了一次B超
黑车司机老张
戴廉 | 2010年10月10日
“我虽然开的是黑车,但我凭劳动挣钱,不偷不抢。”他说,“我心里光明正大!” 看着老张把车趴在小区门口,我上前两步:“师傅,走吗?” “去哪?”老张乐呵呵地对我说。 “地铁站。” “那我不去。”说话时他仍乐呵呵的。 “为什么啊,去吧。”我劝他。这个时候正牌的出租车特难打,我知道。 …… “好吧,走。”老张打量了我一下,眼角在我硕大的背包上停顿了几秒。 “最近查得紧,”老张有点尴尬,“都是便衣,像你一
“糟糕,拆迁队又来了!”
——童话故事和巴黎的城郊社区 这位崇尚机器时代、对几何图形十分痴迷的现代派建筑师有一句饱受非议的名言——“住房是居住的机器” 一 3岁的宝宝喜欢听各种故事,可是听完后往往对其中最具破坏性的语言印象深刻。听了一整套温情脉脉的“巴巴爸爸”系列故事后,他重复最多的一句是:“糟糕,拆迁队又来了!” 这句话出自《巴巴爸爸建新家》,由法国漫画家德鲁斯·泰勒和妻子安娜特·缇森创作于1970年。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
戴廉
10篇文章 4141天前更新
关于“生老病死”……